由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體育金融研究中心共同撰寫的《2022年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于日前發布?!秷蟾妗贩治隽私洕l展、數字化、疫情等對大眾健身供需兩端所產生的影響,剖析了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動向和市場需求。
疫情給體育產業帶來沖擊,提振體育市場信心需要更多直觀數據為從業者展現體品制造業的多領域發展現狀,為企業做出精確決策提供可參考的依據。對此,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羅杰表示,聯合會連續三年發布《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旨在發揮行業協會的智庫和平臺作用,繼續夯實聯合會“服務于企業、服務于行業、服務于政府”的職能。
《報告》結合我國城市經濟和體育產業發展情況,在國內一至三線城市中選取26個城市,對中高收入、具備一定鍛煉習慣,且每年有一定體育消費等特征受訪者的運動行為、消費習慣和健身器材市場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將調研結果與宏觀數據、往年數據進行對比,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受調研人群的習慣、消費偏好與場地器材使用的綜合情況,進一步探討我國大眾運動行業的社會經濟價值與變化趨勢,從宏觀和微觀層面給行業以數據指引,為政府有關部門體育消費普查數據提供補充。
《報告》顯示,運動參與人群與去年同期相比有小幅上漲,2022年每周鍛煉1至2次及以上的運動人群合計占比為98%,受訪者每次平均鍛煉時長約64.1分鐘,其中單次鍛煉時長超過半小時的比例有提高,鍛煉時長0.5至2小時的人群較去年增加4個百分點。跑步、健步健走、羽毛球、游泳、乒乓球是大眾參與最多的五大運動項目。
消費方面,《報告》顯示:2022年人均運動消費為4709元,相比2021年下降16.9%,這種趨勢普遍體現在各城市層、年齡層和收入階層中。從消費類型看,受到線下場景波動的影響,實物、服務和活動消費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體育服務相關客戶流失最明顯。但運動鞋服、器材消費呈現增長趨勢,瑜伽、游泳和球類用品廣受歡迎,羽毛球和跑步機品類成為爆款。
在運動場景選擇上,《報告》顯示:社區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體育綜合體和大型體育場館等專業體育鍛煉場景使用比例上升,社區全民健身中心等免費或低收費場景的利用率顯著提高。選擇體育公園進行經常性鍛煉的人群比例從去年的35%上升至42%,增長勢頭明顯,對于在此鍛煉的運動人群而言,其硬件設施的質量和是否免費是關鍵。
同時,體育公園的有氧型健身器械、力量型健身器械、小型健身器械、智能交互式健身器械使用率最高,從用戶端說明過去一年我國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增效顯著。
《報告》對運動消費趨勢進行研判,認為智能化健身器材正在成為新的消費熱點?!秷蟾妗分赋?,疫情期間,線上健身平臺用戶規模和活躍度快速上升,智能健身器材作為連接線下健身和線上服務的載體受到越來越多運動愛好者的青睞。此外,青少年體育運動消費也呈現火熱趨勢?!秷蟾妗凤@示,超六成受訪家長認為“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閑暇時間增加,超四成青少年增加了體育運動上的消費,球類和游泳成為熱門的青少年體育培訓項目。 (轉自11月21日《中國體育報》02版 作者:豐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