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流光溢彩的上海東方體育中心敞開懷抱,迎接上海市運動健兒,弘揚體育精神、展現青春風采、彰顯健康活力的青少年體育盛會拉開帷幕。
四年一次的盛會,是上海市規格最高、規模最大、項目最多的綜合性運動會,是推動青少年體育工作發展、引導各區大力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檢閱上海市體教融合工作成果的重要平臺。盛會抒寫著滬上兒女踔厲奮發的豪邁,展現著申城體育昂揚奮進的斗志,洋溢著黃浦江畔淳樸好客的熱忱,彰顯著上海人民青春自信的良好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揮灑青春激情 體育盛會你我共享
四年磨一劍,今朝試鋒芒。“泳”往直前、你追我趕、奮勇爭先……各項賽事激戰正酣。上海市第十七屆運動會,是上海體育健兒夢寐以求的競技殿堂,是上海青少年一展風采切磋技藝的高光舞臺。這個時刻,是無數青少年暢享市運、共向未來的美好時刻。這份榮光,更是這座國際大都市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榮耀綻放。
本屆市運會圍繞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目標,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滬’動青春、‘運’育未來”為主題,以“體教融合,協同推進;以體育人,健康成長;人才選拔,促進發展”為引導方向,以“選拔優秀體育后備人才、廣泛動員青少年參與體育、傳播海派體育文化”為辦賽目標。
本屆市運會分為“青少年組”和“高校組”兩個組別。青少年組設“競賽版塊”和“活動版塊”兩個版塊,共36個大項1060個小項,設項數創歷屆市運會設項之最,16個區代表團19570名運動員報名參賽。高校組設置16個大項353個小項,41個高校代表團組隊參賽。
本屆市運會辦賽特點鮮明,亮點紛呈。一是對接奧運會全運會,突出人才選拔。不僅對標重點大賽,完善項目布局,還加強政策引導,持續推動項目發展,更注重整合競賽資源,協調項目銜接。二是搭建活動平臺,引導青少年廣泛參與。三是注重以體育人,傳播體育文化。既強化儀式教育,弘揚體育精神,也強化賽風賽紀,嚴守體育道德,還強化文化宣傳,講好體育故事。四是聚焦疫情防控,確保辦賽安全。
體教深度融合 讓青少年華彩蝶變
“勇奪12金!”近期,上海市第十七屆運動會足球比賽(青少年組)暨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各組別陸續開賽,來自普陀區的青少年用拼搏和汗水演繹青春激情,奮勇拼搏,取得了女子足球C組、D組冠軍,男子足球D組季軍,勇奪12金,掀起市運會奪金高潮。
“普陀女足”是上海體教融合培養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的一張成績斐然的亮麗名片。自1993年開始,普陀區體育局、教育局探索女足“一條龍”訓練模式:體校負責業余訓練,學校提供場地設施、負責文化學習。通過多年布局,普陀區已建設24個項目38條青少年訓練“一條龍”,至今已累計為國家隊輸送運動員53人次,輸送至一線及俱樂部49人,輸送至二線運動隊185人。除專業隊員外,普陀女足培養輸送到大學的隊員共63人,其中不乏復旦大學、東南大學、華東師大等高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中國女足逆轉絕殺,登頂亞洲杯。此次中國女足23人的名單中,唐佳麗、張馨、趙麗娜和楊莉娜4位都是上海市普陀區輸送的女足隊員,她們與隊友配合默契,共同為國爭光,在賽場上綻放出“鏗鏘玫瑰”的光芒。
體教融合辦訓在普陀能夠深度開展,離不開上海市體教兩家堅持“資源共享、責任共擔、人才共育、特色共建”,圍繞提升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水平、促進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兩大主要目標,凝心聚力,多措并舉,推進上海市體教融合工作向縱深發展。2021年,上海市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體教融合和學校體育工作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到2035年上海體教融合工作的發展目標,并提出了7大方面具體任務和舉措,為上海推進體教融合工作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體育局還非常重視體育精神的弘揚與體育文化的熏陶,充分發揮體育專業資源和優勢,組織“我的冠軍老師”優秀運動員進校園、“冠軍帶你去探營”體育博物館之旅、學校體育教師專項技能培訓等活動,通過體育冠軍的言傳身教,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播體育文化,弘揚拼搏進取、超越自我、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提高學校體育專項化教學水平和課余訓練水平。
活動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與好評。乒乓球奧運冠軍王勵勤、帆船奧運冠軍徐莉佳、“九球天后”潘曉婷、中國冬奧會首金得主楊揚等優秀運動員進校園,將體育精神和運動理念帶到校園。“非常開心能在校園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冠軍課’,讓我們近距離接觸體育冠軍,從他們身上汲取奮進力量。”學生們紛紛表示,很幸運能跟著奧運冠軍鐘天使、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倪華、乒乓球世界冠軍曹臻等體育明星探訪上海體育博物館、棋牌文化博物館、國際乒聯博物館和中國乒乓球博物館等體育文化場館,沉浸式感受體育精神和魅力。
完善服務體系 解鎖更多“幸福密碼”
體育館里一片熱火朝天,這里舉辦的是上海市第十七屆運動會三人籃球比賽(青少年組)暨2022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對三超級籃球賽(精英組),來自上海市14個區的46支隊伍、266名選手報名參賽,申城掀起一場籃球青春風暴。
三人籃球項目今年首次被納入市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與MAGIC3精英組比賽合并舉辦大大增加了賽事的含金量,也代表了上海市青少年三人籃球的最高水平。“比賽很激烈,沒想到能拿冠軍,最終能夠站在MAGIC3的決賽賽場特別榮幸。這次比賽經歷讓我學到很多,也讓我在走向專業的道路上更進了一步。”女子B組冠軍寶山區隊隊員劉靜妹顯得異常興奮。男子A組黃浦區隊教練吳洋表示:“市運會是球員們不可多得的成長平臺,能有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對三超級籃球賽這樣優質的賽事,孩子們要好好珍惜。”
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對三超級籃球賽自2019年舉辦,經多年培育,已逐步成為深受青少年喜愛,集籃球賽事體驗、籃球文化展示、體育景觀線打造、體育明星互動、青少年體育交流、社會化運營于一體的上海市青少年籃球品牌賽事。賽事自2021年起增設精英組,兼顧三人籃球后備人才培養。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曾出席2021年賽事開幕式。
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對三超級籃球賽是上海市體育局近年創辦的青少年體育品牌賽事之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聯賽、少兒體育聯賽等豐富多彩的賽事活動讓上海市青少年體育活動參與率有了顯著提升,同時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也蓬勃發展,全社會關心支持青少年體育的氛圍日益濃厚。
在政府、社會、市場“三輪驅動”下,近年來,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周末營,小學生愛心暑托班體育配送,青少年體育社區配送等體育培訓服務廣泛開展,服務范圍越來越廣泛、內容越來越豐富、受益群眾越來越多。
每逢周末,在楊浦區黃興公園的森林營地中,經常有一群“小勇士”,頭頂小頭盔戴著護目鏡,跳躍、翻滾、攀爬,勇敢地接受各種挑戰。原來他們是在參加“奔跑吧·少年”青少年體育周末營。早在2018年,上海市體育局就啟動了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項目,2020年起,又創新開展青少年體育周末營,旨在進一步豐富“雙休雙假”時段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努力將“雙休雙假”打造成為青少年提升體育技能、加強運動能力的重要時段,為青少年搭建提升身體素質、培養體育素養的平臺,幫助他們度過健康、快樂、有意義的課余時光。
上海市“奔跑吧·少年”系列主題健身活動還納入了小學生愛心暑托班體育配送內容。市體育局選派近500名教練員向愛心暑托班配送體適能、足球、輪滑等25個項目的體育培訓課程,年均配送課時量近7500課時,年均惠及小學生5萬人次。此舉大大緩解了上海市小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引導和幫助小學生度過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假期。小朋友們忙著參加冬夏令營、周末營的各種體育活動,《家庭氛圍與親子運動》《青少年運動與營養》《青少年防溺水知識宣講》等家長公益課堂也在線上開課,指導家長做好后勤保障。
目前,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已初顯成效。未來,上海市體育局還將通過積極引導各方參與、廣泛推動文化宣傳、創新設計課程內容等手段,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搭建更多更受青少年喜愛的體育活動和運動技能培訓平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培養后備人才 厚植體育人才基礎
東方體育中心游泳館內,氣氛熱烈,隨著裁判員一聲哨響,游泳健兒如同魚入大海,在各自賽道內劈波斬浪,奮勇爭先。上海市第十七屆運動會游泳比賽(青少年組)暨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游泳錦標賽在這里舉行,來自上海市16個區的1671名運動員參賽。
前3日比賽有多名運動員打破全國U系列游泳比賽紀錄。楊浦小將周彥君是開賽以來最受矚目的運動員,她目前參加的3個單項都打破了全國U系列游泳比賽女子11歲組的紀錄。在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游泳運動中心的安排下,上海游泳隊的一線教練以及青訓隊教練都來到現場觀看比賽,從中觀察、選拔、跟蹤好苗子。上海游泳隊副總教練(青訓總監)潘佳章表示:“D組和E組都有選手打破全國青少年紀錄,充分說明了在這個年齡段我們的水平在全國是領先的。通過觀察我們也發現很多好苗子。”通過觀察比賽,上海市游泳青訓隊將從中發現和選拔好苗子開展集訓和試訓,努力挖掘未來之星。
體育健兒們在賽場上爭金奪銀,賽場外還有一雙雙眼睛在認真觀賽,尋找“好苗子”。本屆市運會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檢閱各項目后備人才培養情況,選拔培養優秀人才。
近年來,上海體育局積極完善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了傳統體校辦訓、體教融合辦訓、社會力量辦訓3種模式協同的多元化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
依靠傳統體校辦訓。傳統體校仍是上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東京奧運會上鐘天使、姜冉馨、張靈、陳芋汐4名上海籍冠軍均由各級各類體校培養輸送。目前,上海有市級體校3所、區級體校34所。2017—2020周期,共有20所體校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其中有9家是國家級重點基地。
作為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浦東新區第三少體校已進入全國百強體校之列。這所有著45年歷史的傳統學習、訓練、住宿“三集中”體校,始終以“德育為先,學訓并重,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為辦學理念,致力于培養高水平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該體校已成功培養輸送了自行車里約奧運會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鐘天使,女子激光雷迪爾級帆船仁川亞運會冠軍張東霜。上海市其他體校也正以飽滿的斗志,努力做好人才選拔、培養、輸送,力爭再創輝煌。
加強體教融合辦訓。賽艇奧運冠軍和全運會冠軍陳云霞來自七寶中學,全運會標槍冠軍徐家杰來自于行知高級中學,上海男排的卞世杰來自市北高級中學……越來越多普通學校涌現出更多優秀人才。早在1999年,上海就開創了學校辦二線運動隊的先河,開辟了“把運動隊辦到學校里,讓運動員從校園里走出來”的育人路徑。目前,上海市布局了81支學校辦二線運動隊。
為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上海正推動開展學校體育“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以“足球、田徑、游泳等9個重點項目+X項目”為布局范圍,由1所高中與2至3所初中、4至6所小學,共同組成一個基本的“一條龍”布局單位,形成各學段間有序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已完成67所市級、116所區級“一條龍”項目布局,形成了上海市學校體育辦訓的新格局。
凝聚社會力量辦訓。徐根寶教練扎根崇明、深耕足球青訓20余年,培養了武磊在內的43位中超球員,包括5名現役國腳。世界乒乓球冠軍曹燕華的乒乓培訓學校培養出了兩屆奧運冠軍許昕……
陜西全運會上,上海代表團取得的36塊金牌中有11塊金牌來自于社會力量辦訓,接近三分之一,體現了上海社會力量辦訓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潛力。
近年來,上海積極引導和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積極創建上海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社會培養基地、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訓基地、上海市青少年智力運動精英培訓基地等,為社會力量辦訓發展奠定良好組織基礎。來自上海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社會培養精英基地——上海東冠攀巖俱樂部的小將楊立豪在陜西全運會上奪得U16男子攀巖金牌,今年再次實現歷史突破,在美國達拉斯舉辦的世界青年攀巖錦標賽中挺進U16男子B組難度決賽,成為中國首位進入世青賽難度決賽的運動員。
在多年的精心培育下,上海市青少年運動員隊伍規模明顯擴大,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運動員注冊人數51461人,相比2019年增長36.93%。優秀體育后備苗子不斷涌現。2019—2021年上海青少年運動員獲得全國青少年單項最高級別比賽金牌128枚、銀牌116枚、銅牌113枚。在全面檢閱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成果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上,上海市代表團獲得73枚金牌、72枚銀牌、76枚銅牌和體育道德風尚獎,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2019—2022年,上海市各級各類二、三線運動隊向一線運動隊輸送體育后備人才359人。
未來,上海將進一步厚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基礎,突出重點抓落實,在體教融合上見實效,在場地供給上下功夫,在政策保障上做文章,繼續打造主體多元、途徑多樣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滬”動青春,“運”育未來。上海市運會各項賽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愿廣大青少年充分展現青春活力、綻放獨特光彩,在建設體育強國的新征程上凝聚起澎湃力量。(轉自11月21日《中國體育報》04版 作者:陸娟/文 上海市體育局供圖)